所谓“自我出版”,指的是作者不通过传统出版商而借助网络数字出版系统,自己负责设计、定价、装帧和发行,出版电子书或实体书。近年,随着电子书的兴起与网上阅读的流行,“自我出版”在美国早已不是新概念,它让所有怀抱作家梦的文学爱好者有了前进的可能,而阿曼达无疑是新媒体新技术的头号受益者。然而,也有很多人疑虑,为何成功的偏偏是阿曼达这个被传统出版社无数次拒之门外的社区大学辍学生?在这场作家“海选”中,阿曼达依靠的究竟是运气还是实力?
搭上出版变革的头班车
因追星而需要在6个月内凑够300美元旅费,2010年4月,生活拮据的阿曼达一边工作一边重新拾起已经废弃的“作家梦”,将自己写的小说放上亚马逊和其他电子书网站,并独自完成编辑、校对、设计、推广等环节工作。不过,她对此并不敢抱大希望,曾经无数次被传统出版社拒之门外的经验,让她只能安慰自己,即使没人看,自己也没什么损失。
也因为不自信,当亚马逊上传统出版书籍每本定价9.99美元时,阿曼达将自己的小说定价为每本仅0.99元,以低价比吸引读者。然而让阿曼达意外的是,6个月后,薄利变成了巨款:她不仅得到了自己所需的300美元,还一下赚进 20万美元。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迄今的20余月里,阿曼达共售出 150万本书电子书,收入250万。阿曼达于是开始分析这个奇迹的原因。她走访美国的大书店发现,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玄幻题材则是当下的流行;而反观自己作品的三个系列,吸血鬼、巨兽和僵尸恰好都是最猎奇的题材。
运气的确临幸在阿曼达头上,她搭上了出版业革新的头班车。但也因“草根”阿曼达的成功,让“自我出版”受到广泛认可,成为大众眼中一份可行的正经工作。就像网络文学曾经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一样,“自我出版”在美国文坛的地位曾经也很卑微。
成功后再度回归传统出版
当然,成功也绝非坐享渔翁之利那么简单。设计图书封面或许还是有趣的事,但排版和校对则是让人身心俱疲的重复性劳动。最重要的是,从设计、排版、校队到通过Facebook等网络社区推广全部由阿曼达一人完成,绝对是非常考验耐力的事。
终于熬到小有名气,阿曼达也有足够资本雇佣专业编辑来完成上述工作,同时还有一群铁杆粉丝主动帮她承担校队工作;但也由于成名的缘故,读者的期待让阿曼达“自我出版”的责任更大。为了省去后期工作专心于创作,阿曼达做出了“回头”的动作,选择与产业化的传统出版社合作,在英美两地出版纸质书籍。同时,与其他畅销书一样,阿曼达的作品也开始向周边产业蔓延。据悉,好莱坞已邀来曾获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的加拿大剧作家特丽?塔歇尔对阿曼达的巨兽主题作品进行改编,日后大银幕见。
尽管如此,自我出版还是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势头。近两年,关于传统出版与电子出版甚至“自我出版”的同异界定与讨论一直是世界文坛的热点,“电子阅读”也成为世界各大书展的主题。不少出版界人士认为,传统出版目前仍然有“自我出版”不可取代的专业性与可操作性,但“自我出版”的身上则刻着“未来”二字,技术与经验将在某一天将传统出版与“自我出版”融合为一件事。
中国:有实无名的“自我出版”
尽管美国的“自我出版”进行的如火如荼,但这一概念在中国尚未形成,你只须百度或谷歌就能发现这一点;然而有意思的是,当你浏览外国文化网站时却可以发现,英国《卫报》等媒体已经开始讨论“自我出版在中国的现状”。其实,“自我出版”在中国已有雏形,只是定义上和流程上与西方仍有差别。不可不谈的是“网络文学”,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概念,而它恰恰与“自我出版”的前期环节有着相似性。
十年前,当网络文学还纯粹以不收费的自由模式存在时,网络作家只能等待传统出版社相中作品而后签约发行出售;然而十年后,网络文学也开始有了产业化的倾向:比如知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等,就先在网上免费发布作品的小部分文字,吸引读者后,剩下的大部分内容则须付费阅读;而随着电子书与网络文库的出现,读者也渐渐开始习惯于付费阅读整本书籍的模式。至于最受欢迎的书籍,自然也会被传统出版社看中,出版成纸质书籍。
在西方媒体眼中,中国这种尚未成熟的“自我出版”已然呈现出非常惊人的远景。据《卫报》报道,中国的所谓“自我出版”网站正在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抢占出版市场,并且以超低甚至免费的价格,吸引全中国超过40%的网民在网上阅读。
同时,美国《出版观察》提出一个对于西方人来说更加陌生的事实,那就是,中国读者很愿意在手机等小型移动设备上进行阅读,然而这并不是西方人的习惯。期刊还指出,中国的“盛大(目前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最大的内容提供商)模式”非常值得美国“自我出版”所借鉴,“美国目前缺的并不是读者,而是一个愿意低薪写作的网络作家群体。”
对谈阿曼达:
“亚马逊革命”还有很大潜力
记者:在你卖出的书籍中,是既有电子书又有纸质书对吗?
阿曼达:是的,但大部分都是电子书,纸质书大概几千册而已。
记者:在哪里可以买到你所有的书籍?
阿曼达:所有电子书籍都可以在Amazon亚马逊和Barnes & Noble(邦诺书店)买到,有些可以在iBook store(苹果电子书店)和ereader stores(索尼电子阅读书店)买到。所有的纸质书只能在亚马逊买到。
记者:这是你第一次出版书籍吗?
阿曼达:是的。其实我曾经通过别的电子书店出版过,但是一本都没卖出去,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我妈妈可以在网上读我的书。我当时并不认为自我出版是可行的。
记者:那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自我出版?
阿曼达:我花了长达8年时间尝试通过传统出版渠道出版。每次我听说自我出版时,都觉得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糊口,也不可能有读者;通过这种方式出版的作品肯定没有好作品。但是2010年时,我听说了Joe Konrath和 Karen McQuestion等优秀作者也通过网络自我出版作品。当时我已经写了12本书了,就觉得不妨试试看,把它们放上网总好过放在电脑里,反正我也没什么损失。最坏的事也不过是没有读者,这种情况我已经习惯了。
记者:决定自我出版后,有没有设定一些出版和销售的战略?
阿曼达:我其实没有计划。我唯一的优势就是,这些年在社交网络和博客上很活跃。同时,我还给阅读博客发推荐和书评,他们也很支持我,并成为了推进我书籍销售的最大动力。
记者:图书编辑工作是很繁琐的,你有雇佣专业人士吗?
阿曼达:老实说,刚开始出版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编辑工作做得还不错。当时,我将自己的第一本书《My Blood Approves》审读了50遍,并交给其他20人校对,所以我认为起码语法错误是没有的。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从那以后,我专门雇佣编辑并开放给部分读者试读,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错误,但我已经尽力了……
记者:你有什么出版目标吗?是继续将重点放在本土自我出版,还是将重心转至版权外销?
阿曼达:我其实没什么明确计划。事情早就超出我的想像了,我很难预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我确实会继续自我出版。虽然我的这场“亚马逊革命”很让人惊喜,但它始终只占阅读市场份额的20%-30%,我怎么可以忽略另外那70%—80%的潜在读者呢?
记者:你对其他奋斗中的作者有什么建议?
阿曼达:多写,更要多读。学会接受公开批评。做决定前尽可能多做调查,网络上多的是可以在文学出版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