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3.50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0年的3.45元也略有增加。
数字化阅读持续迅猛发展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数字化阅读继续迅猛发展,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0年增幅均超过30%,而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65.2%。
从国民对个人纸质阅读内容和数字阅读内容的阅读量变化情况的反馈来看,纸质出版物的内容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有更多的人在2011年增加了数字出版物的内容阅读量,这也是数字化阅读发展的一个反映。
如果说一个人每天的阅读时长是相对固定的话,分解到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的时长将形成杠杆式此消彼长的态势。这些数字显示出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数字阅读在阅读量上挤占了对传统纸质读物阅读的机会。
价格优势、购买便利等因素使读者转向数字化阅读
价格优势是促使读者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在数字化阅读的读者中,41.8%的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3.50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0年的3.45元也略有增加。而对于购买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纸质简装书,我国国民能接受的平均价格为13.43元。这样一个价格意味着,对于愿意付费阅读的数字阅读读者而言,花购买1本纸质图书的钱,就可以读到3.9本的付费电子书。
而“获取便利”、“方便随时随地阅读”、“方便检索信息”等,也是读者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几大原因。2011年,我国仅有34.9%的国民表示购买过纸质图书,这一比例比2010年的36.4%又略有降低。2011年国民年均购书2.20次,比2010年的2.63次也有所减少。
数字化阅读群体的基数和阅读时长的增势均强于传统阅读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认为“自己增加了数字阅读的内容”的国民中,农村居民(占到54.7%)、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到63.7%)和年龄在18-39周岁之间的青年人(占到87.8%)均各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概括而言,2011年增加了数字阅读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学历较低、年龄较轻的农村居民中。认为“自己减少了纸质内容阅读”的国民57.1%也集中在农村居民中,且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70.0%,18-39周岁之间的占到66.7%。
可见,“增加数字阅读内容”和“减少了纸质阅读内容”的群体,都是农村居民占据着绝大多数,且在低学历人群中“减少了纸质阅读”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增加了数字阅读”的比例。而我国农村居民和低学历人口的基数较大,这样一增一减的必然趋势导致人均数字阅读时长的增加和人均纸质阅读时长的减少。
因此,倾向于数字阅读群体和数字阅读时长均有着比传统阅读群体更强劲的增长趋势。
手机阅读人群增长迅速,人均每日手机阅读时长近40分钟
在多种数字阅读方式中,手机阅读人群增长迅猛。本次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27.6%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10年的23.0%增加了4.6个百分点,增幅达20%。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为37.42分钟,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约为20元。
在手机阅读人群中,18-29周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为59.7%,其次是30-39周岁人群所占比例,为29.9%。手机阅读人群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高中和初中学历,这三个群体在手机阅读人群总体中几乎占到八成(79.0%),而高等学历(本科及以上)仅占17.9%,低学历者(小学)占3.1%。
纸质读物阅读仍是国民阅读的主流形式
虽然数字化阅读以日新月异的方式和速度在发展,但是本次调查数据同时显示,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有11.8%的数字阅读接触者在读完电子书后还曾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
中国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表示,“虽然数字阅读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传统纸质读物阅读在目前来看仍将是我国国民阅读的主流形式。”
郝振省分析说,数字化阅读的兴起,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纸质出版物的阅读造成影响,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一影响的外在表现,但是纸质图书的阅读情况保持良好,阅读率与阅读量均有小幅增长。事实上,国际上已有知名报社实现从纸媒向数媒转型的先例。但从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出版业中的收益来看,数字出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纸质出版物在受众群大、阅读舒适性强等优势的前提下,仍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比较而言,数字化阅读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明显,特别是在阅读纸质图书方面,多数读者还是保持着很深的感情和非常凝固的习惯。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数字出版和传统纸质出版将共同发展,而这种局面无疑扩大了人们的阅读选择范围,更有利于国民阅读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