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名称:凤凰传媒 股票代码:601928
互联网行业的十二五蓝图

 

  

    日前,《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如何看待我国互联网未来5年的发展之路?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接受本报专访

  调研发现,互联网企业最核心的诉求是发展环境,希望有更清晰的政策预期。而政府更关心的则是发展、管理、安全三个要素间的关系和权衡。企业和政府的诉求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希望依法管理互联网
  日前,《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政府层面的互联网发展行业规划,在世界上亦无先例。
  《规划》是如何制定出台的?有何亮点?如何看待我国互联网未来5年的发展之路?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参与《规划》起草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
  
互联网发展能规划吗?
  随着“十二五”的推行,各行业都在考虑和制订规划。不过,因为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创新极度活跃的行业,它不是通过规划发展起来的,发展的不可预期性也比较大。
  
但为什么又要做这个规划呢?
  “创新是不可预期的,总体发展又有一些特点和规律性”,余晓晖表示,制定这份《规划》,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通过规划总结中国互联网发展经验,同时寻找未来发展的一些共识。
  “互联网在中国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规模很大,网民很多,互联网本身的多重属性使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今后要怎么发展,向什么方向走,哪些是关键性要素?”他说,这些都需要在探讨和思考中取得共识。
  当然,共识的取得并不容易。“互联网规划关系网民、企业、不同的管理者、行业协会等很多利益相关方,他们在使用和发展互联网过程中有不同的诉求。”余晓晖说,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做了很长时间的大量调研,“我们希望最大程度征求各方意见”。
  《规划》制定过程中,对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进行了调研,“不光是大企业,还专门调研了小企业,”余晓晖认为,“中小企业多,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特点,互联网不断有异质性创新出来,关键是让小企业能健康成长。此次《规划》将‘培育和扶持互联网中小企业成长’列为保障措施之一,就是反映这样的诉求”。
  此外,电信企业、设备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专家、政府机构等都在征求意见之列,“征求了各部委的意见,约有十几家”。
  规划如何反映各方诉求?
  此次《规划》的制定由工信部牵头,“部长牵头抓,各司局长具体参与,写作班子在研究院,”余晓晖介绍。
  “别的行业规划有比较成熟的套路可以借鉴,但给互联网行业做规划,这是第一次。其它国家也没有类似规划可以参考,多少有些探索性质,”他说,“工信部全面动员,花了很大的力气”。
  《规划》制定的时间比较长,从2010年11月底开始,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反复的讨论,到2011年年中,大部分框架和内容基本确定,2011年9月完成。
  余晓晖坦言,制定过程中讨论比较多的是如何去协调发展、管理、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三者是个有机的统一体,如何综合考虑,才能符合国家的最大利益,符合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这是考虑最多的。”
  他说,在调研中发现,互联网企业最核心的诉求是发展环境。它们希望有更清晰的政策预期,如市场秩序、知识产权、网络环境等。“大部分企业提出最需要的不是资金的支持,而是环境的保障。所以我们在规划中,把互联网市场环境建设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而政府更关心的则是权衡发展、管理、安全三个要素间的关系。“政府希望把互联网发展好、利用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所以《规划》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首要目的来考虑。”
  “企业和政府的诉求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建立良好环境,依法管理互联网,促进我国互联网变得更为强大。只是在具体操作上有不同的诉求重点。”余晓晖说。
  关于互联网的管理,他表示,因为互联网是个创新活跃的领域,出现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的现象是难免的。同时,“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规划》也特别强调了政府依法管理,加强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
  此外,《规划》还对建立健全互联网用户权益保护机制做了特别规定,“这在过去的规划中是不多见的”,余晓晖说。
  规划有哪些亮点?
  对于《规划》的亮点,余晓晖认为,从征求业界专家和企业等各方面的意见看,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对互联网的定位比较准确,立意较高,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放在国际大背景下,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去考虑。“将互联网定位为国家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是构建我国信息社会的基石,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也是我们参与网络空间的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二是对互联网行业关键环节和要素统一考虑并形成体系。“从指导思想开始,对经济社会发展、自身的发展能力、国际化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消费者权益等各方面都有一套总的思路,和后面的目标设计达到了较好的呼应。这是一个完整的互联网行业规划,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都得到了体现和回应。”
  三是保障措施与我国互联网发展实际、特点结合得比较好。《规划》中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对市场环境的关注等方面,比较符合实际。
  四是关注到了互联网的国际治理,视野不仅局限在国内,也放眼全球。
  中国互联网发展最缺什么?
  对我国互联网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七项目标,“目标的设计实际上是我们对于互联网的判断。”余晓晖表示,“我们会考虑互联网发展的最关键要素是什么。”
  七个目标中,“对经济社会贡献持续提高”放在第一,而此后的六个目标,则分别涉及互联网自身发展水平、应用创新、网络设施、基础资源、战略新兴产业、市场竞争环境和发展保障能力等方面。“这七个方面是我们认为互联网发展的最关键要素,是核心指标。”余晓晖说。
  对于目标中涉及的一些具体指标,他介绍说,“大部分指标要经过测算,了解过去的情况、目前的水平以及未来的潜力,对其进行预判,这个过程与别的行业没有本质区别”。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其实数量指标并不是最主要的,“互联网的发展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快”。
  《规划》也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互联网发展的九大任务和八项保障措施。对此,他表示,这九项任务是为目标服务的,而八项保障措施则基于任务目标,同时也是对互联网现状的思考,“是我们认为当前需要改善的方面,也听取了各方面的需求”,余晓晖表示,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在余晓晖看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目前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话语权,“希望到‘十二五’末,在市场话语权继续增大的同时,能够从集成创新、应用创新走向基础架构创新和原始创新,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有更大话语权,形成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

发布时间:2012-05-16浏览量:4635

©2018PPM.CN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0600765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