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名称:凤凰传媒 股票代码:601928
老师让读名著 学生家长:有电子书还读纸质书吗
    眼下,“西安阅读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初中生近日致电本报称:老师说让课余多读名著,不想意外遭到家长“有了网上下载的电子书,还用读纸质名著吗”的唠叨。就此,相关专家指出:家长应该具备长远的眼光,鼓励孩子爱上阅读,做有文化软实力的人。

  学生:想买名著却被我妈噎着了

  “放假前,语文老师让我们‘五一’去书店买本名著读读。我就问我妈要了100块钱,我妈把钱给了我,却撂了句唠叨话把我给噎了好半天:都网络时代了,让娃课余浏览浏览电子书就行了,还用读纸质名著吗?”不久前,长安区某中学一男生致电本报热线,不无疑惑地询问:“叔叔,我想,我妈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如今,上网下载个电子版名著并不是啥难事。你说,我们初中生还有必要花钱买纸质的名著吗?”

  学校:将组织全校学生家长来讨论

  记者来到男生所在中学,采访了政教处主任毋平涛。

  毋平涛说,为配合“西安阅读月”活动,学校给每个班都配备了新书架,还购置了部分图书,同时动员学生们把看过的书拿来换着读。他说,语文老师让学生多读名著,学校是支持这一做法的。因为,教育部前不久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一名初中毕业的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红楼梦》的字数是73万字,400万字相当于5部半《红楼梦》。”

  “有了电子书,还需不需要读纸质书,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问题。”毋平涛坦言,对这个问题,自己一时还不好给出答案。但是,真理越辩越明。“在下次家长会上,我们会把这个问题提交给全体家长讨论的,期待能通过讨论促成家长们形成共识。”

  专家:鼓励孩子爱上阅读才是根本

  “网络时代,很多80后、90后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要么选择网络阅读,要么就不读书看报了。”陕西省国家级教育教学调研员、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赵光务老师说,“与其让孩子在网上蜻蜓点水地浏览这信息那信息的,还不如让孩子从头到尾、细细阅读品味一本好的纸质书。”

  赵光务指出,捧读经典名著细品文学魅力的良好习惯,应该从中学时代开始培养。鼓励孩子从小爱上阅读,做有文化软实力的人,绝对是每位家长都期待的。阅读名著的快乐,就像用除草机推草时闻到的阵阵草香的味道,能让人心情平静,并拥有丰富的人生。因为,有阅读习惯的人心最踏实,有阅读习惯的人不寂寞,阅读时接触的世界永远都那么清晰。

  他认为,无论电子版名著和纸质版名著都是好书,是一部名著“穿了两件不同的外衣而已”。他坚信,不管科技怎样发达,电子阅读都无法替代纸本阅读。最浅见的区别是,中学生无法在电子书的空白记录自己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加之,考虑到视力健康等因素,他建议中学生还是要多读纸质的名著好。

  中国人均每年读不到一本书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现在孩子的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应试训练占据着,剩下的时间用来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学围棋……“有十八般武艺在身,孩子们是强大了,但这是一种孤独的强大。”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的周其星老师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据《中国青年报》)

  常读经典名著

  大凡写过文章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多读书,而且要读经典名著。2009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温家宝总理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为此,他大力提倡全民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很多80后、90后喜欢通过看影视剧来读经典名著,这一文化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笔者分析,现在的学生不爱读经典名著,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校园和社会都缺乏读名著的气场;二是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有认识上的白内障,视课外书为闲书,只希望孩子“念好学校里的书”;三是在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下,很多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读通俗读物上,放松了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放眼全球,我们发现:一个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往往都积淀在有限的经典名著中。经典名著作为我们共同的宝贵精神财产,凝结着先贤们的智慧和汗水,它如指路明灯、像大海灯塔,总能给人一种向上向善、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常读经典名著,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和先贤近距离接触,从中体味和吸纳其中蕴藏的宝贵精神食粮,借助经典的力量充实内涵,提高自身品位。一个人,即便是再能写的大作家,如果长期不读书,靠有限的阅读库存吃老本的话,其思维势必会僵化,语言也势必要落入俗套。长此以往,再有名的作家也势必要江郎才尽。

  诚如总理所言,“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平凡如我辈者,须自觉常读经典名著,才可能有希望。 

发布时间:2012-05-18浏览量:4603

©2018PPM.CN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0600765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