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名称:凤凰传媒 股票代码:601928
电子书能否跳出“低价陷阱”
    据说玛丽莲·梦露出名后,曾特意叮嘱记者不要拍她家里的书架,因为担心公众会嘲笑她装模作样,显摆自己也读书。成为“摆设”,似乎是书无法摆脱的一种尴尬。新潮的电子书怎样?一样。

  电子书的“硬件”阅读器一度卖得火,那是因为好多人把它当时髦的礼品买来互相送,现在一阵风已过,市场缩水、销量下降;礼品自然容易成为摆设,所以大量阅读器并不会加装“软件”,也就是电子版图书,于是电子版也卖不大动,在国内价格已跌至不到纸质书价的7%,“一本”5万字小说的数字版只卖1.99元。而在刚刚闭幕的伦敦书展上,人们看到,电子书远没有当初想象中那么强大,它们在书展上的销售额只占图书总销售额的5%。

    “低价亲民”是产业陷阱?

  热炒之后是冷却。有人用“休眠期”形容眼下的阅读器市场。“汉王”去年的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了约57%,净亏损4.97亿元。另一些电子书终端厂商更已退出市场。电子版图书价格也在一路下滑。网上实体书售价20元左右的《小鲍庄》,电子版卖4.8元;近30元的《金陵十三钗》,电子版仅售1.99元。而此前,电子版定价一般为实体书的50%至30%。

  出版人黄育海对此深感困惑:电子书改变的只是阅读方式,并没有降低作品的价值,以“低价亲民”做卖点,很可能成为产业陷阱,“如今的读者都习惯了免费、低价,好像不在乎这样的大餐能吃多久。”上海新闻出版局科技与数字出版处的陆以威也认为:低价不能反映电子版图书的价值。

  不过,业界对阅读器降价并不惊讶。电子业巨头索尼的案例,足以证明阅读器并不能独立生存。几年前,索尼推出了一款哪怕在今天看来也不落伍的阅读器,不过由于内容平台支持不足,读者和出版商都不买账。而亚马逊的成功,恰恰凭借了内容优势,它的阅读器因此成为市场主流。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电子书终端的水准已能比肩世界主流产品,但单纯强调技术,忽视内容平台建设,势必重蹈“前辈”的覆辙。

  更何况,阅读器有着许多足以替代它的竞争对手,如日中天的iPad之外,新潮的智能手机和老派的电脑,都能用来读书看图。如今也许应该反思:整那么大动静来做功能单一的阅读器,当初是不是考虑不周?

  所以,眼下更值得关心的,是电子书的“软件”——电子版图书能否跳出“低价陷阱”。

  “多媒体化”还是“多样化”?

  刚刚闭幕的伦敦书展透露出传统纸质图书强势犹存。欧洲许多知名出版社,数字化内容不到产品总量的20%。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产品中,数字版仅占销售额的2%。除了亚马逊展位和2个小型论坛,有人说伦敦书展“几乎难以闻到数字化气息”。同样,《朝日新闻》也披露日本电子出版市场增速缓慢。20万册电子出版物中,大多数为便携式漫画读物;而便携式漫画,是出版商用来试探市场反应的“测试版”,常常看过就被人丢弃,可见价值不高。目前只有美国电子书市场相对火爆。

  有人将电子版图书比作文化和技术的“杂交品种”,因此就要利用好“杂交优势”。“国内很多电子版图书只简单将纸质书电子化,却摆出一副和传统出版抢生意的姿态。”不少出版人不认可这样的做法。

  “电子版图书势必多媒体化。”陆以威表示,提供纸媒无法提供的阅读感受,开发真正适合新载体的内容,把思路从“抢夺纸质书的市场”转为“开拓自己的市场”,注重错位竞争,才是电子版图书的发展路径。“上网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几乎没人会去翻字典,而直接打开搜索引擎;电子版图书也必须顺应人们新的阅读习惯。”目前,少儿、动画、科普类的电子版图书,都已尝试多媒体应用:电子版童话故事书增加了朗读功能;科普读物里出现陌生词汇时,加上了让读者直接点击连线查询的功能……还有业内人士提到,有些出版机构借电子版图书实现了转型,比如海外一些专业期刊,推出电子版后停止了纸质书刊的出版,从做书刊变成做“资料库”,从出版业改行到信息服务业。

   不过,也有不少出版人表示,电子版图书并非只能做成一种样式。既然今后手机、iPad、家用电脑都是阅读终端,那么相对简单的网页、PDF、文本文档和精致高档的多媒体电子版,就都可以成为内容。读者会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就像号称一天营业额抵得上一个香港的网络购物并没有挤垮实体商场,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或许将刺激、扩大阅读和文化消费。

发布时间:2012-05-24浏览量:4573

©2018PPM.CN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0600765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