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在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传统(纸质)阅读”的选择达到56.69%,“网络阅读”为32.06%;在两者之间的时间分配上,几乎平分秋色。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规模达1377.88亿元,比2010年整体收入增长了31%。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数字出版馆”也格外引人注目,面积达570平方米,包括世纪创荣、盛大文学、汉王等12家数字出版机构和企业参展,覆盖了内容、平台和终端等产业链各环节,集中展示了上海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表示,2011年上海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达到了278亿元,同比增长26.36%,目前上海共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网络出版许可企业54家,在全国居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数字出版已经开始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比如,可以多渠道分发,既可以在传统互联网上分发,也可以在移动互联网分发,可以通过IP授权的方式进入银幕、荧屏和纸质出版物,以移动互联网为例,仅在中国移动一家,去年就超过6800万读者阅读了盛大文学的内容,其中2100万用户付费购买。
不可否认,我国数字出版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平时看电子书,要么是盗版书,里面错漏百出;要么就是速食类小说,类型单一”,不少读者有这样的疑惑,“书展上有这么多好书,为什么就不见有电子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说:“因为害怕盗版,特别畅销的书籍,还真不敢马上推出电子书版本。”
一面是习惯免费数字阅读的读者,一面是期待从中盈利用于再生产的出版社,如此差异,使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动力不足。其实上海译文出版社,在iPad和京东平台上推出过不少电子书,包括部分欧美当红作家的作品,但“销售总体量不大好,中国读者在电子阅读方面付费的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此外,在定价上,经常不顾成本大打价格战;在版权上,有的作家会重复授权,导致版权不清晰;在管理上,中国数字出版基本上还是内容与渠道的直接对话,中间缺乏制作、营销、数据挖掘等环节,诸如此类,都是数字出版业面临的瓶颈问题。
尽管如此,世纪创荣、盛大文学、汉王等数字出版商仍在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为了刺激作者产生强大的创作力,盛大文学开发了催更、打赏等社区应用服务;对商业化的作品提供试读,在作品对读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后开始收费。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说:“以后我们要更加利用好这些个性优势,参与到全球数字出版格局的竞争中去,参与到秩序的制定与维护中去。”
在新兴数字出版商努力探索之际,传统出版机构也在力图突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编辑《巨变》系列丛书之际,就已经有了数字出版的考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表示:“数字化的浪潮肯定不可阻挡,现在电子书就是使阅读更大众化,覆盖更广的人群。”当然,现在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政府是否应对电子书格式标准作出国家层面规范,避免目前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等问题,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逐步走向有序竞争。
阚宁辉也表示,上海将顺应“三网融合”和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研发面向终端的多媒体数字出版技术,把上海建设成为规模领先、产值领先、集聚度领先的数字出版高地。到“十二五”末,上海要形成3至5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数字出版领军企业,培育1至2个具有国际知名度、行业影响力的数字出版品牌活动,确保数字出版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