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名称:凤凰传媒 股票代码:601928 PPM ENGLISH
电子书免费大战:馅饼还是陷阱?
    当下,电子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阅读力量。日前,电商网站发起了一场免费电子书大战,不但引发了消费者的下载狂欢,也引发了传统出版行业对电子书的思考与担忧,甚至有出版人称这是“出版行业今年以来最大的侵权事件”。在不少消费者对免费电子书叫好的同时,许多出版界人士却认为,这样的行为会让本就不景气的图书行业雪上加霜,最终损害的是读者的利益。电子书是否应当成为免费的午餐?电子书将对传统出版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在廉价甚至免费电子书面前,传统的纸墨书香还有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且看本报记者的采访。

  业内说法

  若不转型

  出版社前途很不乐观

  眼下,电子书已经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冲击。就全球来看,美国传统出版业受冲击最厉害,基本上所有出版社都发展了数字出版业务。但要说到电子书目前给出版社带来的效果,或许可以说,好坏兼有。好的方面是,方便了读者购买和收藏,避免了不必要的印刷浪费,也开拓了新的盈利空间。不好的方面是电子书过于廉价,冲击实体书店生存。不乐观地展望,实体书店的营利模式,在有了网络书店和电子书以后,逐渐变得难以成立。以新书为单一销售主线的实体书店,如果不改变经营理念和方式,消失速度注定将日益加快。

  实体书店数量的减少,给出版社带来的最大的负效应,一是实体书籍发行量萎缩,二是让新书能直观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机会减少,这就使得很多新书因为见不到读者,失去可能的销售机会。换句话说,这也就是新书出得多,销售却成大问题。不过,在一些国家,特别是政府不允许新书打折的国家,如意大利和德国,电子书的市场就没什么起色,也就对出版社没什么影响。

  中国情况更复杂些,网店和实体书店都能对新书打折,电子书的市场基本不成立。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盗版。尤其是所谓资料共享网站,基本上免费提供了大多数畅销书,所以愿意花钱买电子书的人其实不多。这也就造成了电子书对中国出版总体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状态。

  说到电子书的版权问题,国际上都有参考模式,中国也在跟上世界的步伐。但是因为中国电子书市场不成熟,并不普及。而对于电子书的阅读终端,出版界的共识,机会一定是属于亚马逊阅读器,别无他家机会。正如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苹果占绝对优势一样。传统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者,其实不可能越俎代庖,跨界进入。

  说到电子书和传统出版业的关系,我认为一定是取代和被取代关系,大众图书出版社除了转型,前途实际上很不乐观。

                    (赵武平,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

  行业观察

  真正的数字阅读时代

  离我们还很远

  数字阅读并非革命,它只是载体发展的必然表现。当出现了pad和移动手机的时候,这种载体的变化所带来的阅读变化原本就是理所当然。但是我们现在通过大多数终端所阅读的产品,依旧保留着纸本阅读的大多数特性,基于数字阅读而衍生出的内容产品依旧是少数,从这一点上看,离真正的数字阅读时代还很远。

  中国的数字阅读,眼下最紧要的问题依旧是盈利模式的确立。一个产业能否成为产业,依旧要看它是否有独立的盈利模式。我国的版权意识还比较薄弱,免费的馅饼吃得太久,以至于大家都忘记了版权也是有代价的。这就像一个圈套,它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觉得如果不免费你就没办法挤入市场,可是你一旦免费,你又失去了作者对你的信任。在中国怎么打通读者的路,和怎么维护作者的权益,已经成为一体两面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才能解决中国数字阅读的盈利模式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那么当当的全场数字免费就可能不会是孤例。

  我们现在的数字出版,大部分还是做传统出版的延续。拿到传统的图书版权,到数字平台上销售是比较常见的模式。但这个数字平台不是独立存在的,依托在其他的系统平台上。例如苹果的IOS平台、谷歌的安卓平台。所以对于很多数字出版商而言,他不仅仅是要和同行业竞争,他和自己所处的大平台也有竞争。你手机端看书,你做自己的平台,结果你发现苹果在推ibooks,你是进入ibooks来操作呢,还是自己做一个单独的书城来操作呢?如果你的业务和苹果自己提供的业务高度相似,苹果是否会允许你继续下去呢?
  我觉得有争议是好事情,中国的数字出版,风生水起这么多年,吆喝声那么大,但依旧没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对一个行业来说,没有盈利模式是很可怕的,这代表你这个行业不成熟,哪怕你今天在这里或者在那里挖到了一些钱,但这些钱不是稳定,这就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产业。有争议,传统出版和平台渠道一起来讨论,对这个行业来说,是必须的。否则就是大家继续说数字出版有前途,但怎么个有前途,怎么估算这个前途完全没谱。当然我们可以等待市场淘汰,市场淘汰之后,总会有几家找到了方向的企业走出来,但对这个产业来说,不能百花齐放,也算是一种失败了。

                        (张鹏,知音动漫新媒体内容总监)

  法律视角

  打破作者的饭碗,终将无书可看

  在网络普及之前,让作家愤怒的是充斥街头的盗版书籍。网络时代来临了,作家们发现,店大欺客这句古话一点不假。先是百度文库上可以查阅到从古到今的279万份文稿,三年前作家联盟跟百度协商未果,起诉的结果是:作家们得到17.3万元的赔偿,百度文库撤下他们的作品,但是作家们关闭百度文库的要求不被法院支持。百度尚且如此,其他大小网站更是天塌下来有高个的顶着,纷纷把免费下载电子书作为招徕顾客的营销手段,把作家的权利置之度外。

  1886年,在法国文豪雨果等一批作家的推动下,在瑞士签订了《伯尔尼公约》,版权保护开始国际化,版权保护期限也延长到作者去世五十年后。中国1992年加入《伯尔尼公约》,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与公约是衔接的。没有衔接的是很多人的版权意识。只要承认智力成果也是劳动成果,阅读书籍就是在享受作者的劳动成果,就应当支付相应对价。

  现实是,付费的电子书比例实在太低。现在读者看到了不要钱的书,不是作者去世了五十年,却是当当网和京东商城慷他人之慨。为了自己做大做强,却打破了作者的饭碗。

  作者跟出版社比起来是弱势群体,出版社跟电商比起来也是弱势群体。近日又有出版社表示要起诉当当网。我不怀疑这种诉讼出版社能赢,但是考虑到能获得的赔偿,跟付出的精力比较,实在太少。虽然现在《著作权法》已经把赔偿从五十万提高到一百万。然而确如作家联盟所言,双方力量悬殊,是牛虻和大象之战。通过诉讼来改变局面,不是办法。

  然而问题总归要有一个解决办法。放任自由侵犯版权,免费看书是很爽,可是要是所有的书都可以免费看到的话,总有一天会无书可看。

                       (杨长青,上海申亚律师事务所律师)

  读者心声

  捍卫实体书,还是捍卫旧时光?

  在我举办的线下读书活动中,最常接触到的就是书,自从电子书开始普及,陆续会看到来参加活动的朋友掏出手机pad或者kindle来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有时候还会看到有人展开一张打印稿洋洋洒洒地开始朗读。这种行为我最不能接受,但是也可以理解。一来实体书携带不便,厚重的书只是带到现场读个几页,带几张打印纸的确很方便;二是在读书讨论之时难免要记笔记,在自己心爱的书籍上划弄,相信每个爱书之人都不忍下手。

  电子书最诱人之处就是它的高存储量,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以海量存储各类书籍,别人藏书于室,自己运筹帷幄于掌中,这种感觉的确很不错。而且只要能联网,书籍均可随时随地下载阅读,这个非常吻合现代人的速食文化,再加上各种电商不断地推陈出新各种款式的电子阅读器,人性化的贴心设计,方便快捷的查阅搜索功能,让各类潮酷的文青们趋之若鹜。与此同时,各类与阅读相关的网页和手机应用也是随处可见,的确是给传统的纸质实体书带来很大的冲击。

  其实,那些捍卫传统实体书地位的人们,其实是在捍卫自己往昔时光的回忆。的确,实体书也有它自身的优点,比如富有美感的装帧,翻阅纸张的触感和与电子书不同的视觉体验,书籍中散发出的淡淡油墨清香,这些都让实体书在现有的市场上尚能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它的体积所带来的存储保管问题也让蜗居闹市的文艺青年们望而却步。

  定价为免费或者到几块钱的电子书,和在各类电商的网页上打折满百返现的活动之后书价还是在十元以上的实体书;付费后随时随地可以阅读的电子书,和要等上一天或者更多时间才能到货,还有在运途中可能有破损的实体书;再加上买到之后倘若不好看的闹心失望感,的确前者看来更加适合这个时代快速消费的潮流。

  对于线下的读书会而言,其实载体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传递的作者的思想,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那种隔空交谈的感动,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里面曾经提到:“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周黎,上海朋歌读书会负责人)

发布时间:2013-05-16浏览量:9682
股份公司信访举报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信访举报

通讯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A座(集团纪委)

举报电话:025-83354901(录音电话)

举报邮箱:jijian@ppm.cn

接访中心:百子亭34号接待室

接访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1:00;15:00-17:00)

©2018PPM.CN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06007651号-3